Thursday, February 16, 2017

求那跋摩遺文偈

求那跋摩(367~431) https://goo.gl/Qgu7Oi

北印度罽賓人  精通九部經  博曉四《阿含經》

誦經百萬餘言  深達律品  妙入禪要

元嘉八年正月達于建鄴。文帝引見勞問慇懃。因又言曰。

弟子常欲持齋不殺。迫以身殉物不獲從志。法師既不遠萬

里來化此國。將何以教之。跋摩曰。夫道在心不在事。

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與匹夫所修各異。匹夫身賤名劣。

言令不威。若不剋己苦躬。將何為用。帝王以四海為家。

萬民為子。出一嘉言則士女咸悅。布一善政則人神以和。

刑不夭命役無勞力。則使風雨適時寒暖應節。百穀滋繁桑

麻欝茂。如此持齋齋亦大矣。如此不殺德亦眾矣。寧在闕

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後方為弘濟耶。帝乃撫机歎曰。

夫俗人迷於遠理。沙門滯於近教。迷遠理者謂至道虛說。

滯近教者則拘戀篇章。至如法師所言。真謂開悟明達。

可與言天人之際矣。乃勅住祇洹寺供給隆厚。公王英彥

莫不宗奉。俄而於祇洹寺開講《法華》及《十地》。

其年九月二十八日中食未畢。奄然已終。春秋六十有五。

未終之前預造遺文偈頌三十六行。自說因緣云。已證二果。

手自封緘付弟子阿沙羅云。我終後可以此文還示天竺僧。

亦可示此境僧也。





〈求那跋摩遺文偈〉大正藏第 50 冊 No. 2059 高僧傳



 前頂禮三寶  淨戒諸上座

 濁世多諂曲  虛偽無誠信

 愚惑不識真  懷嫉輕有德

 是以諸賢聖  現世晦其迹

 我求那跋摩  命行盡時至

 所獲善功德  今當如實說

 不以諂曲心  希望求名利

 為勸眾懈怠  增長諸佛法

 大法力如是  仁者咸諦聽

 我昔曠野中  初觀於死屍

 膖脹蟲爛壞  臭穢膿血流

 繫心緣彼處  此身性如是

 常見此身相  貪蛾不畏火

 如是無量種  修習死屍觀

 放捨餘聞思  依止林樹間

 是夜專精進  正觀常不忘

 境界恒在前  猶如對明鏡

 如彼我亦然  由是心寂靖

 輕身極明淨  清涼心是樂

 增長大歡喜  則生無著心

 變成骨鎖相  白骨現在前

 朽壞肢節離  白骨悉磨滅

 無垢智熾然  調伏思法相

 我時得如是  身安極柔軟

 如是方便修  勝進轉增長

 微塵念念滅  壞色正念法

 是則身究竟  何緣起貪欲

 知因諸受生  如魚貪鉤餌

 彼受無量壞  念念觀磨滅

 知彼所依處  從心猨猴起

 業及業果報  依緣念念滅

 心所知種種  是名別相法

 是則思慧念  次第滿足修

 觀種種法相  其心轉明了

 我於爾焰中  明見四念處

 律行從是竟  攝心緣中住

 苦如熾然劍  斯由渴愛轉

 愛盡般涅槃  普見彼三界

 死焰所熾然  形體極消瘦

 喜息樂方便  身還漸充滿

 勝妙眾生相  頂忍亦如是

 是於我心起  真實正方便

 漸漸略境界  寂滅樂增長

 得世第一法  一念緣真諦

 次第法忍生  是謂無漏道

 妄想及諸境  名字悉遠離

 境界真諦義  除惱獲清涼

 成就三昧果  離垢清涼緣

 不涌亦不沒  淨慧如明月

 湛然正安住  純一寂滅相

 非我所宣說  唯佛能證知

 那波阿毘曇  說五因緣果

 實義知修行  名者莫能見

 諸論各異端  修行理無二

 偏執有是非  達者無違諍


 修行眾妙相  今我不宣說

 懼人起妄想  誑惑諸世間

 於彼修利相  我已說少分

 若彼明智者  善知此緣起

 摩羅婆國界  始得初聖果

 阿蘭若山寺  道迹修遠離

 後於師子國  村名劫波利

 進修得二果  是名斯陀含

 從是多留難  障修離欲道

 見我修遠離  知是處空閑

 咸生希有心  利養競來集

 我見如火毒  心生大厭離

 避亂浮于海  闍婆及林邑

 業行風所飄  隨緣之宋境

 於是諸國中  隨力興佛法

 無問所應問  諦實真實觀

 今此身滅盡  寂若燈火滅



 



論文PDF供參:

https://goo.gl/FX5aO5

https://goo.gl/tp0UPt



 



 



undefined